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3篇
  免费   396篇
  国内免费   376篇
测绘学   209篇
大气科学   227篇
地球物理   279篇
地质学   1029篇
海洋学   313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146篇
自然地理   22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63年   7篇
  1958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空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EOS/MODIS卫星2000~2005年的MOD17A3数据集,分析21世纪初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异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气温和降水)的关系,并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分析道路、河流、居民点等因子对沼泽湿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产力(C)的变化范围为92.2~675 g/(m2·a),平均值为374.2 g/(m2·a).沼泽湿地生产力主要受三江平原综合水热条件控制,其与气温和降水显著复相关,复相关系数为0.49(n=6,p<0.05).低生产力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西、北部地区,高生产力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河流在0~8 km的范围内对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产力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影响不显著.居民点扩建,道路修筑等人类活动影响沼泽湿地分布,并导致沼泽湿地生产力下降,其有效影响范围分别是0~6 km区域和0~8 km区域.  相似文献   
92.
如何准确预测和控制基坑变形是基坑工程的一个难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粒子群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PSO-LSSVM)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的基坑变形时间序列预测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将基坑变形时间序列分解和重构为2个子序列--趋势时间序列和随机时间序列,在该基础上,采用PSO-LSSVM模型与ARMA模型分别预测趋势时间序列与随机时间序列未来值,将2个子序列的预测值求和作为最终预测结果。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昆明某基坑工程的深层水平位移预测,不断地利用前期工况的最新实测数据建模,对后期工况未来变形量进行滚动预测,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3.
龙虎斑是由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fuscoguttatus♀)和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lanceolatus♂)的杂交种。研究水温及盐度在骤变和渐变情况下龙虎斑的存活和摄食情况,结果表明:龙虎斑在温度为1435℃的海水中均能存活和摄食,最适宜温度环境为2535℃的海水中均能存活和摄食,最适宜温度环境为2535℃;温度从30℃骤变至20、25、35℃时,龙虎斑100%存活;从30℃骤变至10℃和15℃时,龙虎斑全部死亡;水温从30℃开始渐变,下降幅度为1℃/d,当下降至24℃时摄食减少,13℃时停止摄食,下降至11℃时出现死亡。龙虎斑在盐度为135℃;温度从30℃骤变至20、25、35℃时,龙虎斑100%存活;从30℃骤变至10℃和15℃时,龙虎斑全部死亡;水温从30℃开始渐变,下降幅度为1℃/d,当下降至24℃时摄食减少,13℃时停止摄食,下降至11℃时出现死亡。龙虎斑在盐度为155的海水中均能存活和摄食,摄食适宜海水盐度为455的海水中均能存活和摄食,摄食适宜海水盐度为445;盐度从30骤变至5、10、15、20、25、35、40、45、50、55等盐度时,龙虎斑100%存活,骤变至0时,4 h内存活率100%,16 h存活率55.5%;盐度从30渐变,每天降低2,降至6后,每天降低1,盐度降到1时,龙虎斑的活动和摄食明显减少,渐变至0时,36 h出现死亡,48 h内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94.
汶川震区震后斜坡地质灾害频发,其中岩体震裂松动是引起震后次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以震裂岩体结构精测为基础,结合现场回弹测试与声波探测,震裂岩体具有结构面显著张开、无充填或者少量充填和岩体架空等宏观特征,同时具有回弹强度低、大范围的低波速带和强渗透性等变形特性.坡表岩体的回弹强度在20~30MPa,波速值集中在2000~3000m/s,完整性系数在0.15~0.5,完整性较差,渗透性基本上属于强透水、严重透水段.以波速值为主要划分依据,将震裂岩体分为严重震裂岩体、中等震裂岩体、轻度震裂岩体三个等级.  相似文献   
95.
宋宏健 《地球》2012,(1):116-117
初进风景区,一街两行五光十色的旅游纪念物品,耀得人们眼花缭乱。尤其那大大小小的脚、r子石刻,不管是赭红的、褐绿的,还是莹白的、花条的,均如华清池内贵妃娘娘沐浴的丰足,清一色胖平乎的琳琅可人。傻傻的我,突然对“大足石刻”有了最原始的解读。  相似文献   
96.
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对新疆伽师地区的重复地震进行位置归一处理,提高走时精度以达到观测伽师—乌恰和伽师—阿合奇地区地壳介质变化的目的。计算了伽师地区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ML≥2.5重复地震序列经射线追踪和波形互相关方法校正后的P波走时差。结果显示,在2009年2月20日柯坪5.4级地震前阿合奇台的记录观察到该地区短期的地壳介质速度明显升高现象,2010年6月10日乌恰5.2级地震前乌恰台也同样记录观察到该现象。  相似文献   
97.
地震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天齐 《华南地震》2005,25(1):87-92
通过大量震例分析指出,减轻地震灾害的要害是地震对策,地震对策的要害是设防水准。设防水准是否符合现实,取决于决策部门的决策是否正确。准确的设防水准才能有效减轻震灾。建议提高规范的设防水准。  相似文献   
98.
为了解大别山北麓自中更新世以来黄土-古土壤的沉积环境及物质来源,对其地球化学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研究区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元素组成具有富硅、铝、铁,贫钙,低钠、镁、钾、钡、锶的特点。通过对气候特征元素变化的进一步分析,
表明大别山北麓自中更新世以来是以温湿为主且从老至新气候由温湿向干冷趋势发展,与洛川黄土相比,大别山黄土经历了更强
烈的化学风化作用。选择化学性质稳定的Ti、Sc、Th、Nb作为参比元素,运用富集因子法进行地球化学元素研究进而判别物质来
源,结果表明,大别山北麓黄土-古土壤与洛川黄土同源,均来自西北的风尘堆积。   相似文献   
99.
热带气旋影响下江苏强对流天气指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0年资料(2001—2010年)对热带气旋影响下的江苏地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规律进行统计,发现在各类强对流天气中,短时强降水天气发生频率最高,其次是雷雨大风天气,一般雷暴很少发生,龙卷和冰雹天气从未发生。统计结果还表明,在这10年中共有21个热带气旋影响江苏地区,多数热带气旋处于向热带低压减弱的阶段。通过对相关个例进行强对流指数研究发现,这些指数的阈值比以往的研究要小,表明受热带气旋影响更容易造成对流不稳定和低层不稳定能量堆积,最终导致强对流天气发生。   相似文献   
100.
北京城郊农业区在不同时期因产业化、城市化的不同而承担着不同的发展目标, 其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及空间格局也出现了差异。本文运用历史沿革分析和数理分析方法对城乡一体化的功能结构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自1988 年以来, 处于近郊至远郊内缘的农业区(23~57 km处)的产业化、城市化分别出现了辐射式→飞地式、等级转移式→团块+扇状式+辐射式的空间发展;不同时期生态、经济、社会功能的组合和实现情况各有侧重, 多功能评价值相应地在“W”、“M”型空间格局之间转变。总体上, 北京郊区农业区的城乡功能及其综合效益都在增强, 但相对而言经济功能的作用在降低, 生态、景观功能在上升, 社会功能存在波动但总体趋强, 城乡功能的空间布局更加复杂, 而且这种发展态势直接影响着北京“十二五”期间多层次、多中心的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